环保标准的提高、执法的从严,暴露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,据说滞后经济发展20年。这对现行环保设施的要求是,在较短的时间内整改到位;对新建环保设施的要求是,用尽可能低的投资和运行费用,满足现在及未来发展需要。 环保新挑战来得虽急,但也在意料之中。说得通俗点,就是动真格的了,所以说环保企业必须积极认真面对,而过硬的技术则是解决问题的要害。
一旦急中生乱,非但耽误了时间,而且重复研发,还会浪费投资和资源。尤其是这次环保大督察,企业几乎没有识错的机会,有必要组织行业专家,开展论证、指明方向。 这里先做一点粗浅探讨,期望能发挥点作用、创造点价值。 一、技术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政府需求导向 发展经济是之前我国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,过程中一旦有了冲突,往往一切其他因素,在经济发展面前都必须靠边站,由此形成的环保地方保护主义,就是这个阶段的特产。主要表现为,环保设施要有、面子上要说得过去,不能明着触犯法律。至于环保设施是否运行、是否达标,还是要看经济发展的脸色。就算是公众有治理要求,也会采取各种手段,只求息事宁人。 早在几年前,人民网即发文说“看脸色”的环保注定走不远,不治污得“看脸色”,治污也得“看脸色”,一把手指哪便打向哪,环保措施随着一把手的变化而变化,而不是基于真正对环保的认识,因此不可持续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比如较近在山西临汾爆出的典型环保造假案件,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,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授意工作人员,通过堵塞采样头、向监测设备洒水等方式,对全市的6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干扰近百次,导致监测数据53次严重失真。在政府需求的导向下,主管部门不惜以身犯法。 企业发展驱动 抢市场是各个行业的共性,在环保产业中表现得格外明显,原因主要有二。其一,环保市场份额有限,甚至是排他的。例如,城市环保项目多采取BOT或PPP模式,一旦有企业先拔头筹,其它企业哪怕过上二、三年,都难以染指。其二,环保市场人为干预大,老企业维护着老关系,哪怕有了新项目,新企业也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。 此外,政府监管不严还给“关系”钻空子创造了条件,结果环保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抢占市场上,导致整个行业都不重视技术开发,国有企业的问题更为突出,造成国内主流环保技术依赖引进的窘局。任何正常产业,都不应有此怪象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公众安全保障 公众的需求还停留在保障安全的层面。广大公民环保知识尚有欠缺,一方面因为“公地效应”,频频引发共有物的悲剧,一方面环境法律意识薄弱,农村居民法律知识匮乏问题尤其严重,在身体健康因环境问题遭受严重恶果后,只会上街抗议、围堵政府大门,除非闹出人命,否则很快就会被地方政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作为对环境需求较大的公众没有话语权,或者不知道如何行使话语权,导致其需求被忽视。而环保从业人员首先要迎合市场,按市场需求做事,根据市场形势提供包括咨询服务、技术开发、产品生产、工程建设、营运管理在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,长期以较低的安全保障为需求标准,甚至连较低的需求都难以满足,造成环保技术与服务严重之后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近日,因为长期违规排放恶臭和噪声,泰瑞制药正式被查封,其董事长马长江因为涉嫌环境犯罪,已被刑事拘留,宁夏银川市及永宁县的一系列官员也纷纷落马。早在2003年,泰瑞药业恶臭扰民环境问题就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,群众反映每周一到周五,泰瑞制药每天都有排放恶臭。 时至今日,该企业才被查封,污染长达15年之久! 二、技术发展大趋势探讨 趋势一:系统技术创新 政府资金有限、土地压力增大,必然要求技术花小钱办大事,从源头减量化开始。首选综合利用,实施时应发挥规模效益,减少投入的同时,方便统一监管。统筹规划,建立各种废弃物的产业园模式,既满足政府需求,也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。只有资金、技术双强的企业,才能做到不但建好,而且运营好;主要表现为,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,企业能够正常盈利,并保证持续发展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与资金相比,技术才是难题。业内企业在技术上欠账太多,现在还要面对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新模式,每项工程都是典型的系统工程,需要系统技术,单一的废弃物治理和利用技术再强,也于事无补。此外,单一废弃物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差别不大,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,混合废弃物的管理模式却千差万别,可借鉴的经验不多,所以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。 系统技术创新的方式应以整合为主,抓住废弃物碎片化的显著特点,借鉴不同行业的先进技术。比如天人环境,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环保技术开发,现在更是取其它行业的智能化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之长,提出了“智能化设备+物联网运营+大数据与区块链增效”模式,必将成为近期环保系统技术发展一条主线。 趋势二:单元技术升级 我国环保设施纷纷进入中老年期:水处理设施大都已经运行了20多年,更新换代已不可避免;固废设施也运行了10多年,纷纷进入大修整改期。上述技术多是国外引进,运行多年后,已完成消化吸收,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改造创新。所以说,要满足新标准对运行更为严格的要求,颠覆原工艺技术绝非较佳方案——升级单元技术设备,以改造、换新为手段,是可行且务实的选择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单元技术设备多种多样,升级办法各有不同,但也有共性元素。目前,政府开始严格监管,要求设施的运行、排放数据做到即时在线,是尤其可行、可靠、高效的手段。为实现这一目的,就需要设备的智能化、运营的物联网化,并且要联合应用大数据技术、区块链技术——这对每个单元设施升级来说,都是必不可少的。 趋势三:机制技术开发 我们对技术的认识过于狭隘,重自然科学技术,而轻社会科学技术,对社会运作机制的研究尤其不足。想要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流,就必须践行“谁产生废弃物谁负担,谁消耗资源谁买单”,即让排污者和产品消费者付费,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执行,从而形成持续的资金供应机制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机制制定比较麻烦,需要有跨界的知识结构,可以整合各关联资源,才能给参与者提供快捷高效的平台。例如,进行固废的综合治理与利用,可通过纳税的方式向生产(排污)者和消费者收费,将费用统一补偿给固废的治理与利用者,构建良性循环的机制。其中,政府是监管者,不是实际出资人。 趋势四:跨界技术应用 “智能化+物联网+大数据+区块链”不但是互联网+战略的要求,也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。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,环保产业也不例外,但目前却已相对滞后。 智能化主要解决设施数据上传、管控指令数据接收;物联网主要解决远程线上运营;大数据和区块链主要解决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增效问题。综上所述,“智能化+物联网+大数据+区块链”技术是我国环保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。 环保标准,环保产业,环保设施 因此,应当以更快的速度,将“智能化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”应用于环保产业,彻底解决环保技术投资和运营成本高、达标排放不受控等问题;应当保证碎片化的废弃物各尽其用;让排污者、治理者、受益者和监管者各尽其责;利用统一的垂直物联网运维云平台细分环保行业的设施;把所有环保设施接入统一的大云平台,进行运营监管。 做到上述几点,相信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愿景很快就会梦想成真。
|